English

国家发展的实力基础

2000-01-16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李大光 清渠

在历史上,科学曾被认为是少数人所从事的专业,广大公众不可能,也不必要了解科学的观念、方法及最新发展情况。而今,这种观念已发生了变化。公众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熟悉,对个人和社会都具有日益重要的意义。我们可从一些国家的做法中得到借鉴。

一是以美国《为全体美国人的科学》报告为代表的“2061”计划。该计划首先提出了科学素养的概念,并对5个相对独立的科技领域,即物理、信息科学和工程学、生物与保健科学、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、数学、技术提出了科技教育改革的目标。计划提出,要使受教育者能对科学的本质、技术及数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。计划改变了以往教育的目标,引起了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变化,术语的背诵、记忆不再被强调,而是突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技巧。

二是印度的《全面基础科学》报告。报告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是为普通公众的基本需求而制订的,建议设置的课程有健康科学、环境、测量和多种技能、农业、城市技术和城市人口等。如在公众健康科学教育课程中,重点不是放在微生物或酶这些术语的解释上,而是放在普通公众能够接触和理解的层面上,比如食物、睡眠、运动、清洁卫生等。

由上可以看出,公民素养在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标准是不同的。发展中国家科普工作的目标主要是有效地提高劳动者的科技素质,尽快地解决贫困、疾病、迷信、环境等迫在眉睫的问题。我国是发展中大国,且发展极不平衡。中国的科普工作需着眼于使一代青少年能够赶上21世纪科技进步的趋势,又要看到由于教育发展不足所造成的部分劳动者素质低下的问题,因此我国的科普工作应考虑研究不同人群的科学素养,制订不同的科普标准。

21世纪世界各国间的竞争将更激烈,国家的竞争实力主要来源于公民的文化、科技素质,我们已没有多少时间可供浪费了。(《中国教育报》1.9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